利博会线路(官网)
新华社南昌10月21日电 题:影响达尔文 启发袁隆平:“科技达人”宋应星
新华社记者袁慧晶、陈毓珊、李劲峰
一位奇人,写就一本奇书。
江西籍儒生宋应星放弃对功名的追逐,将著书视角对准普通老百姓。他编写的《天工开物》图文并茂,在清代中后期近200年间寂寂无名,却在西方广为流传,甚至深刻影响达尔文等科学家。
近期,跨界舞剧《天工开物》在全国巡演受到热捧,也引发公众对宋应星这位奇人和《天工开物》这本奇书的关注。
“惊世奇书”影响至今
很多人初识《天工开物》,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上。这本明末清初编写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,分为18卷,附有120多幅插图,描绘了明代及以前的中国古代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、形状、工序利博平台注册开户网站查询系统。
图为《天工开物》中记载的“曲蘖制作”过程,“曲蘖”即酒曲。新华社记者 袁慧晶 摄
令人称奇的是,由于战火连绵、改朝换代,这本书曾在中国历史上“消失”了两百多年,到民国初期才在国内重新“问世”。《〈天工开物〉全新译注》丛书主编邱尚仁说,书中记载造船、打铁、水利等很多技艺和工具延用至今。
《天工开物》或许还给60多年前研究水稻杂交技术的袁隆平带来启发。《袁隆平口述历史》中写道,1963年袁隆平对水稻进行人工杂交试验后,就坚信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,“1637年出版的《天工开物》一书中,也有关于养蚕业利用杂种优势的记载”。
天工,即自然的力量;开物,指人力对自然的运用。复原古代砻谷机、古法烧酒酿造、古法炼利博平台注册开户网站查询系统铁……眼下,很多自媒体博主,拍摄复原《天工开物》记录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视频,在网上备受追捧,网友称“唤醒了老祖宗传下的科技基因”。
“科技达人”无关功名
“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!”《天工开物》书中序言的这句话,道出作者宋应星作为“斜杠儒生”的心声。
1587年出生在江西奉新的宋应星,自幼就机敏过人,精通经史子集,也涉猎天文地理、农业工艺,被族人评价为“才大而学博”。
“宋应星28岁中举,然后六次进京会试落榜。”江西奉新县宋应星纪念馆馆长许彬彬说,但他每次赴京都会走访沿途水田旱地、手工作坊,眼观、耳听、口问、笔录,随时随地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。
图为舞剧《天工开物》剧照。
在“士农工商”的传统价值中,宋利博平台注册开户网站查询系统应星醉心于记录农业、手工业技艺。当时著书立说多聚焦于经世理学、帝王将相,他却把目光投向基层劳动人民,励志为黎民百姓写一部实用之书。
“正是这种淡泊功名、心系苍生、追求实学的情怀,最终造就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、思想家宋应星。”许彬彬说。
图为在江西奉新县,游客在宋应星纪念馆听讲解员介绍宋应星的经历。新华社发
向世界“开源”中国科技
生物学家达尔文称《天工开物》为“权威性著作”。这本近四百年前的古籍,为何如此受追捧?
图为舞剧《天工开物》剧照。
邱尚仁介绍,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将宋应星称为“中国的狄德罗”,认为《天工开物》可与狄德罗主编的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匹敌。
“《天工开物》中对物种变异杂交的记录、第一台纺织利博平台注册开户网站查询系统机的发明都比西方更早。书中介绍的养蚕防病流程,还直接帮助欧洲解决当时因蚕病引发生丝大量减产的危机。”邱尚仁说。
造纸技艺、水力喷灌装置、新结构纺织机械……宋应星带着犹如穿越时代般的眼光,在《天工开物》记下这些中国古代技艺,向世界开放中国科技的“源代码”。
图为舞剧《天工开物》剧照。
“满是‘黑科技’的《天工开物》在全球发行了20个版本左右,印刷了近50次之多。这在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是十分罕见的。”邱尚仁说。
目前,跨界舞剧《天工开物》正在全国巡演。舞剧出品方负责人徐光华说,“观众看完之后的心潮澎湃和民族自豪,就是舞剧《天工开物》最大的价值体现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